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18 17:06:47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学科方向

在长期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点形成了航空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系统管理理论与方法、区域管理与公共政策等四个方向。

(二)学科特色

1、面向国防航空,依托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软科学基地、军民融合与航空发展研究院等科研平台,面向国防航空开展科学研究;借助长期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昌河飞机工业等航空企业的合作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管理咨询服务,并开展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研究。

2、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有机结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发挥智库作用,承担农村养殖污染治理、区域创新、冷链物流等领域国家级课题研究;主动对接政府部门承担区域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相关成果形成了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抚州市制造业发展规划等。

3、注重产研合作,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与博能直融(上海)合作开发县域大数据分析系统、与委托企业合作提升飞机工艺设计质量、研发新型无人机、开发PFMEA管理系统等系列产研合作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

(三)学科优势

1、相关师资力量齐备。有教授14人、博士学位副教授24人,其中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2人,博士生导师1人。

2、研究平台优势明显。拥有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区域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制造业发展研究所以及经济分析与管理科学实验中心等研究机构和实践平台,与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组织合作密切,在产业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优化与决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二、2021年度学位点建设情况

(一)年度招生

    本学科点积极响应研究生招生培养政策,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培养需求制定研究生招生宣传册,通过现场和网络相结合的形势进行招生宣传;同时组织相关人员重点走访省内多所高校进行招生宣讲,有效扩大生源范围并增强学科影响力。经过前期招生宣传、研究生笔试、面试等环节后,本培养点2021年共招录36名符合我校研究生入学条件的人员进行培养。

(二)年度培养

2021年学科点在完成研究生日常培养管理工作的同时,着重从研究生导师双选、培养计划修订、课程模式、毕业论文质量、导师培训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作为重要参与单位协助学院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2021年研究生导师上岗条件》、《经济管理学院2021研究生双选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培养制度。2021年度共开设公共类、基础理论类、专业类32门相关课程,在必修课程外设定了选修课程,供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课学习,并严格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学位课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70分合格;非学位课采取考试或考查,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合格”和“不合格”五级制评定。此外,为了促进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和管理理论创新,本学科点举办了 11次相关的学术报告会,用以拓展研究生理论视野。

(三)年度毕业

在经过相关课程的系统化学习、课程考核、实践训练、学位论文开题、论文中期审查、论文最终答辩等环节后,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后,决定授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16名研究生管理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2021年,学科点在研究生招生、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生实践环节、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方面设定了新目标,作出了新要求。

(一)招生工作:组织学科点相关人员前赴南昌周边部分高校进行宣讲,详细介绍学科的发展前景和培养方向,在扩大学科影响力、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研究生课程设置:依据当前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特征趋势,适当调整了部分课程设置,比如将“国家政策解读专题”课程列为重点考查课,以增进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学习。

(三)研究生实践:开展依托项目培养研究生,建设学术型研究生产教融合基地,扩大了研究生读书分享会和学术沙龙的受众面,特别欢迎其他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参与讨论。

(四)学位论文撰写:对指导老师的选定作出调整,在第一导师指导的前提下,研究生可以根据论文研究的方向内容选择相关合作导师,利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顺利完成。2021年,学科点研究生毕业论文盲审通过率为100%,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论文质量得到校外专家的一致肯定。

四、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与分析

本学科点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核心,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进行课程体系的有效交叉,分别向文科和工科领域拓展,更好地满足管理学科研究生复合能力培养要求。

(一) “一核双拓的课程体系改革成效突出

2021年的研究生培养更加突出了航空特色,核心课程植入航空产业、航空管理政策类特色课程;并从航空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等4个方向进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实现管理科学与工程同工科、法学的课程交叉共享;另外深入推动了航空精神引领的课程思政改革,核心课程植入航空报国精神培养与案例分析,推进以航空报国精神特色育人课程思政改革。

(二)建设形成了高质量的重点核心课程

实施校政社企共建,整合学校、政府、社会、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建《管理综合》等课堂内容;增加研究方法类、学术实践类课程。重点建设《统计学》等四门学位基础课、《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等六门专业选修课,有4门获批省级优质课程。

(三)教学内容和上课方式得到了优化,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引入;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将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寓研于教,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四)构建了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探索基于关键节点控制的方法,出台了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过程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格落实末位严审制度,所有答辩环节均实施末位审查制度,并由学院学术委员会严格执行。

(五)逐步建立了支撑课程教学改革的质量督导体系,通过制度建设提升导师能力保障培养质量。发布经济管理学院《关于教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落实授课过程督导制度,成立学院督导组,协同学校督导组随机抽查上课过程,并将课堂内容的意识形态审查与课堂教学过程检查有机结合,确保教学质量稳定。

五、改进计划

本学科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未来一段时间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主要目标是紧紧抓住教师主力军、课程主战场、课堂主渠道,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后续工作中,将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局面。拟定改进的方向如下:

(一)做好航空精神引领的课程思政改革,全面推动航空精神引领的课程思政改革,通过核心课程植入航空报国精神培养与案例分析,形成以航空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为导向,融入航空报国精神的课程思政特色育人模式;有序组织专业课程中的航空思政元素提炼。思政元素及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重视现代教育手段在课程思政中的运用,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形成课堂内外结合、科研过程融合以及管理过程扣合的思政育人过程。

(二)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融入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两个辅渠道的协同育人功能,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的阵地作用;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以抗疫精神微课、榜样的力量、主题班会等三个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对抗疫精神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将爱国、奉献、责任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培育新时代奉献文化,将抗疫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积极抓好高政治站位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以宣传、讲座内容管理为抓手,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落实党委审查工作制度,抓好有形空间阵地和虚拟空间阵地的意识形态建设,实施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以及学院网站的意识形态党委定期审查制度;实施意识形态常态化管理,突出导师队伍建设、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意识形态管理。